2022南京师范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1年分数线)

今年南京师范大学在陕西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已公布:南京师范大学2022年在陕西本一录取分数理科最低分542分,文科最低分563分。具体详见如下表格:

2022南京师范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1年分数线)

一:2022南京师范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最低分+最低位次)

1.理科:

年份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南京师范大学本一542 / 16316449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文科:

年份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南京师范大学本一563 / 1897484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以上就是新高考网志愿填报平台整理的2022年南京师范大学在陕西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数据,可作为2023年即将高考的考生家长们参考,做到心中有数,加紧备考,争取考上你心仪的大学!

二:南京师范大学在陕西的历年录取分数线(2019-2021)

考生们可以根据往年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和最低位次进行预测和指导志愿填报,看看2023年多少分可以上!!

1、2021南京师范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

年份科目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1理科南京师范大学本一555 / 12705443
2021文科南京师范大学本一601 / 1142499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2020南京师范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

年份科目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0理科南京师范大学本一581 / 9410451
2020文科南京师范大学本一618 / 1122512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3、2019南京师范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

年份科目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19理科南京师范大学本一582 / 11477468
2019文科南京师范大学本一615 / 1004518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南京师范大学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7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6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3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我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拥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8个、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1个、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开放实验室1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9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7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3个。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大学科技园、文创园、地方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在地方建设的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积极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