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校友钱学森:MIT校友之钱学森生平及其留学经历,钱学森生平

摘要:

钱学森(Hsue-Shen Tsien)是中国现代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拥有航空航天博士学位的人。他在MIT(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期间,接受了众多名师的指导,也独立完成了多个重要研究项目,为其后的科研路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钱学森86岁逝世之前,他一直在助力推动中美之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

正文:

一、钱学森的生平

钱学森,1911年生于浙江温州,是清华大学创建人之一钱瑗的孙子。1930年赴上海求学,193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1935年,钱学森获得奖学金前往美国,开始了漫长的留学生涯。期间,他曾经在美国工作,也曾受挫回到中国。1947年,他再次返回美国,成为了MIT的研究员,在那里他获得了航空航天硕士和博士学位,1955年成为了该校的教授。

二、留学经历

钱学森的留学之旅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30年代初,他还是同济大学的学生,赴美国访问了有关高速气流实验室的负责人阮元,阮元的工作令钱学森感到惊叹,并开始了留学的梦想。193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奖学金资助,又得到China Weekly華僑週報月看翁如安的信中提到的“有人看好你的水准”等支持,考取了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期间,钱学森还创办了华裔青年学生会,为留学生提供帮助。

三、学术成果

在1939年至1942年间,钱学森在包括冯·卡门、西奥多·冯·卡门、H. Julian Allen在内的名师指导下,完成了NACA五幕翼实验室的重要任务之一:气动测量。1943年,他被邀请加盟美国科学家Kay(梅克尔·C·凯)创建的“巨蟹计划”,从事火箭弹研究。后来,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从事推进系统的研究。1963年,他从麻省理工学院退休,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成为了中国燃气轮机研究之父之一。

四、中美合作

在钱学森晚年,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他开始助力两国之间的合作。1980年,钱学森担任美国国防部顾问委员会的委员,主要负责中美军事交流和国防技术合作项目。1985年,他发起了“美中航空航天研究会”,用自己的影响力促进了中美科技合作。同时,他还多次出席中美合作的研讨会和会议,为两国之间的合作架起了桥梁。

五、钱学森对后人的影响

钱学森的学术成果对现代航空航天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主要涉及气动力学、燃气涡轮、火箭导弹等领域,其中的许多成果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他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一直影响着后人。不仅如此,钱学森的生平也是一部中美科技合作的历史。他在两国之间搭建起了桥梁,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和合作契机。

总结:

钱学森是一位科学家、教育家,更是一位走在中美间的使者,他用自己的成就证明了科技的重要性,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证明了留学的必要性,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了中美科技合作的发展,也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